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由永利yl23411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海洋与生态环境分论坛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分盟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主题,来自国内以及丹麦、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老挝、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肯尼亚等17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生态安全议题,擘画可持续发展蓝图。

全体与会者合影
会议得到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及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开幕式由永利yl23411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海军研究员主持。永利yl23411与兰州大学校领导,以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分盟理事长熊友才出席会议并致辞。他们在致辞中一致强调,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唯有通过紧密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共同挑战。开幕式上,举行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分盟新增成员高校签约仪式。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和肯尼亚东南大学等五所高校正式加入联盟,进一步拓展了生态安全合作的国际网络。作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分盟理事长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的兰州大学和永利yl23411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国内科研机构与高校高度重视本次会议,永利yl23411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处、本科生院,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会议大会报告上数十位知名专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香港大学Timothy Carlton Bonebrake教授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热带地区,应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公众参与,构建生态完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韧性城市系统;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Nicolas Desneux研究员强调,成功的经典生物防治必须依赖高度专化的天敌,并应通过"偏好-表现假说"科学指导天敌筛选与风险管控,实现生态安全与经济可行相统一的入侵物种治理;丹麦奥胡斯大学Erik Jeppesen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David Hamilton教授和加拿大温莎大学Hugh McIsaac教授共同倡导,要将湖泊、河流、陆地及人类活动作为完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重视可持续、成本效益高的长效解决方案。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吴庆龙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作报告。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涵盖城市生态、农业生态与流域综合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为生态安全建设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大会报告国际专家共话科研前沿
围绕大会核心主题,会议设立了四个专题论坛,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专题一:农林生物多样性及入侵物种治理;专题二:动植物与环境互作及多样性保护;专题三: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专题四: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与会代表们就植被结构功能、生物入侵治理、环境压力下植物性状进化、动物多样性监测、矿区与河湖生态修复等前沿科学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思想碰撞激烈,观点交流深入,现场讨论气氛热烈,精彩瞬间频现。
在10月13日的闭幕式上,永利yl23411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副院长韩鹏主持仪式,永利yl23411本科生院院长张志明教授和“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理事长熊友才教授对大会成果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还分别评选出14位硕博士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和16位“优秀海报”奖,成为会议一大亮点。永利yl23411生态与环境学院王海军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高天鹏院长,熊友才理事长以及国际专家David Hamilton教授和Erik Jeppesen教授受邀作为颁奖嘉宾,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培养下一代科研力量的共同重视与坚定支持。

会议工作人员与部分参会专家闭幕式后合影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众多承办与协办单位的辛勤付出,包括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生态技术教席、云南省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筹)、云南省果蔬花入侵害虫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等。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推动务实行动的国际合作契机。通过分享知识、凝聚共识与搭建网络,会议为区域生态治理机制创新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可行的方案。